――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黨建培訓班 三期學員:劉鋒 6月2日至6月6日,在單位黨組織的安排下,我與同事一道赴井岡山接受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,近距離聆聽革命先烈們的故事,感悟井岡山精神。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,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。90多年前,在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中,形成“ 堅定執(zhí)著追理想、實事求是創(chuàng)新路、艱苦奮斗攻難關、依靠群眾求勝利”的井岡山精神,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。幾天時間我們參加了“紅軍的一天”體驗教學、“三灣改編”情景教學、“祭奠井崗英烈”儀式教學、“革命后代講家風”互動教學等系列課程。參觀了茨坪毛澤東舊居、黃洋界等革命遺址,我們在烈士墓前重溫了入黨誓詞。大家在心靈震撼中,明白了無數(shù)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井岡山精神是偉大而永恒的,不但不會被歲月的風塵所遮蔽,而且會代代相傳,源遠流長。 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時,就要求部隊官兵對待人民群眾說話和氣,買賣公平,不拉夫,不打人,不罵人。同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縣荊竹山動員部隊向井岡山進發(fā)時,站在雷打石上首次規(guī)定了三項紀律:行動聽指揮,不拿群眾一個紅薯,打土豪要歸公。1928年1月部隊進駐遂川縣城,分散到縣城周圍農村發(fā)動群眾時,提出了六項注意:上門板,捆鋪草,說話和氣,買賣公平,借東西要還,損壞東西要賠。“三項紀律、六項紀律”的提出以實際行動向群眾證明,共產黨和群眾是一心的。毛澤東同志在《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》中說:要得到群眾的擁護,就得和群眾在一起,真心實意的為群眾謀利益,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問題,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,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。在戰(zhàn)爭年代我們黨能取得勝利,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,充分相信依靠群眾、組織宣傳群眾、密切聯(lián)系群眾,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(lián)系。歷史證明,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、血脈在人民、力量在人民,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(lián)系,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,是我們黨無往不勝的根本,也是井岡山精神的法寶。同時,在革命和建設中,要有勇于勝利的膽量,才能取得最終勝利。勇于勝利就是要有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勝的信念。正是有了這種精神,才不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革命黨人,前赴后繼的為革命取得最終勝利而勇往直前。 實踐反復證明,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、同呼吸、共命運,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,才能做到堅如磐石。新形勢下,廣大黨員干部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要求,努力提高宣傳群眾、組織群眾、服務群眾、依靠群眾的能力和水平。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,發(fā)揮群眾首創(chuàng)精神,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、主動性、創(chuàng)造性,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。 在聽取“黨的十九大精神解讀”專題講座時,我反復琢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一句話:“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、共命運、心連心,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。”這句話,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,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追求。 對我來說,這次井岡山之行具有不一般的意義:一座座歷史遺址不僅有其獨特的思想教育作用,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,都會產生永久的魅力,心靈受到了震撼、思想受到了洗禮、精神受到了鼓舞。磨刀不誤砍柴工,回到工作崗位后踐行井岡山精神,用行動焐熱同事們的心,和大家一起把本職工作做好。
|